扭伤脚踝?NBA球员的应对之道
在NBA赛场上,脚踝扭伤是最常见的伤病之一。无论是突破时的急停变向,还是落地时的重心不稳,都可能让球员瞬间倒地。那么,职业球员是如何处理扭伤的?普通人又能从中学到什么?
第一步:立即停止运动,遵循RICE原则
NBA队医通常会要求球员在扭伤后立刻执行RICE原则:
- Rest(休息):避免继续负重,防止二次损伤。
- Ice(冰敷):用冰袋冷敷15-20分钟,每2小时重复一次,减轻肿胀。
- Compression(加压包扎):使用弹性绷带固定脚踝,但不要过紧。
- Elevation(抬高患肢):将脚垫高至心脏以上水平,促进血液回流。
注意:48小时内避免热敷或按摩,否则可能加重内出血!
专业处理:NBA球员的“特权”
球队医疗组会通过超声波检查和MRI判断韧带损伤程度。例如,库里曾在2016年季后赛扭伤后接受富血小板血浆(PRP)注射治疗,加速组织修复。而普通人在家可通过“单腿站立测试”初步评估稳定性——若无法坚持10秒,建议就医。
康复训练:从恢复到强化
NBA球员的康复分为三个阶段:
- 急性期(1-3天):以冰敷和轻度活动(如脚趾抓毛巾)为主。
- 恢复期(1-2周):加入平衡训练(如波速球站立)和阻力带练习。
- 强化期(3-6周):逐步进行跳跃、变向训练,像字母哥那样佩戴护踝重返赛场。
“90%的脚踝扭伤可以通过正确康复避免复发。”——湖人队首席康复师朱迪·塞托
预防胜于治疗:球员们的秘密
詹姆斯等球星会在赛前用动态拉伸激活脚踝,同时穿戴定制鞋垫。业余爱好者建议选择高帮篮球鞋,并避免在疲劳时做高风险动作。记住:一次严重的扭伤可能改变职业生涯轨迹——德里克·罗斯的案例就是血的教训。